特朗普称伊以停火,霍尔木兹海峡松了一口气

zhq 2025-06-24 阅读:134 评论:0
" 最好的威胁是不采取行动,一旦采取行动却没收到效果,人们就不再怕威胁了。"文 / 巴九灵霍尔木兹海峡,这条东西长 150 公里、最狭处仅 34 公里的海上通道,像一根绷紧的弦,越绷越紧,直到勒住全球经济的咽喉。此时此刻,地球人屏住了呼吸:...

" 最好的威胁是不采取行动,一旦采取行动却没收到效果,人们就不再怕威胁了。"

文 / 巴九灵

霍尔木兹海峡,这条东西长 150 公里、最狭处仅 34 公里的海上通道,像一根绷紧的弦,越绷越紧,直到勒住全球经济的咽喉。

此时此刻,地球人屏住了呼吸:

美军空袭伊朗核设施后,伊朗议会投票决定关闭霍尔木兹海峡,只差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做出最后批准。

霍尔木兹海峡

正当所有人都认为这只是 " 例行威胁 " 时,伊朗向位于卡塔尔多哈的美军基地发射了导弹。

爆炸声四起。而每天通过 1700 万桶原油的霍尔木兹海峡外,近千艘船舶因受电子干扰 " 陆地排队 " 或 " 转圈迷航 "。期货交易所里,原油价格暴涨。

霍尔木兹海峡已无限接近封锁的可能。

结果,美国总统特朗普在 " 真实社交 " 平台发文:以色列和伊朗已同意全面停火。伊朗官员一名官员却表示 " 这是美国挑衅伊朗的伎俩 "。

霍尔姆兹海峡的命运又陷入扑朔迷离的漩涡。

这几天,从资深投资人到各国政要,都对着霍尔木兹海峡 " 喊话 "。每一句,都是对它未来命运的解读与批注。

" 伊朗正认真考虑封锁海峡的可能性 "

霍尔木兹海峡是海湾地区石油输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承担全球近 30% 的原油贸易和 20% 的液化天然气贸易,是全球油脉的 " 七寸 "。

" 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 的威胁,最早源自一周前伊朗议会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伊斯梅尔・科萨里的表态:

在以色列袭击后,伊朗正认真考虑封锁海峡的可能性。"

但伊朗在历史上真的封锁过霍尔木兹海峡吗?答案是零次。

最接近封锁的是 1980 — 1988 年两伊战争期间,伊朗通过攻击伊拉克等敌对国家油轮、部署水雷的方式,干扰海峡航运。而这场两伊之间互相袭击 451 艘船只的 " 油轮战争 ",仅仅是 " 短时间、有限度 " 的封锁,并未完全关闭整个海峡。

油轮战争

结果便是油轮保费和油价暴涨。这似乎让伊朗尝到甜头,从 2000 以来,每当遭受西方制裁或中东局势紧张,伊朗便使出 " 撒手锏 ":隔空威胁。

2008 年,伊朗核问题剑拔弩张之际,革命卫队总司令就表示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2011 年底,美国扩大对伊朗制裁时,伊朗第一副总统表示 " 将不会有一滴石油通过霍尔木兹海峡 ",以及 2019 年抗议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恢复制裁、2020 年美国击杀伊朗 " 圣城旅 " 指挥官苏莱曼尼时,伊朗便多次暗示或明示封锁海峡。

结果屡试不爽。伊朗每一次的高调威胁,都为全球能源恐慌按下了加速键。

而不少专家分析道,这一次不再是伊朗的嘴上威胁,或重演当年袭击油轮、布置水雷的一幕。据花旗银行预估,即便是短暂封锁,极端情况下原油价格将涨至 130 美元 / 桶,不亚于 1973 年第一次石油危机造成的全球经济冲击。

行驶在波斯湾的油轮

" 这将是对自己经济的自杀 "

" 经济自杀 " 成为了全球热词,它出自美国副总统万斯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万斯在电视台的采访中表示:

他们整个经济都依赖霍尔木兹海峡。如果他们想摧毁自己的经济并扰乱世界,我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事。

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伊朗出口原油贡献了其 65% 的财政收入。然而,在伊朗的四大行业中,原油行业占 GDP 的比重为 16.2%,仅排第三。伊朗最大的行业是服务业,其次是工矿业。伊朗非石油出口在整个出口占比中已提升至 45%。

当然,伊朗的工业主要围绕石化产业链,如聚乙烯、甲醇,70% 的石化产品需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出口,一旦封锁,伊朗每年将损失 120 亿美元。

除了石化,电子、纺织、摩托车、汽车等都是伊朗的支柱产业,但制造业水平较低,以加工和装配为主,依赖于零部件和原材料进口,60% 的货物需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伊朗每年光进口汽车零部件就需要 80 亿元美元,若海峡封锁,汽车工厂将直接停产。

另外像开心果、藏红花、地毯等农产品和手工品,30% 的出口依赖海运。波斯湾同样盛产海鲜,封锁将导致渔船出海频率下降,预估损失将达到 15 亿美元,占伊朗渔业年出口额的一半以上。

而伊朗的阿巴斯港作为波斯湾最大港口,年吞吐量高达 1200 万标准箱,撑起了伊朗 80% 的 " 港口经济 ",港口运营直接带动物流、仓储、报关等配套产业,创造了约 20 万个就业岗位。一旦海峡航运下降,直接影响克尔曼沙赫等周边城市的商业活动。

伊朗是一个典型的 " 老天赏饭吃 " 的国家,一有石油,二有霍尔木兹海峡,以色列和美国都不需要轰炸,伊朗自己就想把金饭碗给砸了。

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五分之一石油产量的运输通道

" 日本以高度紧迫感密切关注 "

美国人对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冷嘲热讽,颇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

仅从能源独立层面而言,美国近年凭借页岩石油技术,对中东进口依赖持续下降,2024 年从波斯湾进口的石油仅占其总进口量的 7%,创 40 年来新低。

然而,亚洲国家却遭殃了。2025 年,经霍尔木兹海峡出口的原油中,82% 运往亚洲市场,除了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泰国。

随着以伊冲突愈演愈烈,中东至日本航线远程油轮的运费环比上涨 148%,中东至日本超大型天然气运输船运费上涨了 33%。

因此伊朗议会通过封锁海峡决议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迅速回应:

日本政府正以高度紧迫感密切关注霍尔木兹海峡可能关闭对稳定能源供应的影响。

" 高度 "" 紧迫感 "" 密切关注 ",措辞严重,甚至让人误以为挨导弹不是以色列和美国,而是日本。

日本油轮每年从霍尔木兹海峡运走的 200 万桶来自中东的原油,占日本约 95% 原油进口量,依赖度远高于中国。因此早在 2019 年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飞赴德黑兰时,曾小心翼翼地绕开对伊朗制裁议题,选择 " 谨慎介入 " 的策略,美伊两头讨好。

如今在全国原油储备只有 161 天的背景下,石破茂政府拿到了和当年相似的剧本:当以色列与石油通道摆在天平两端 ……

日本民众关注伊朗局势

" 我建议中国政府打电话谈谈 "

针对可能到来的 " 石油危机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倒是突然 " 关心 " 起来:

我建议中国政府打电话谈谈,因为中国石油高度依赖霍尔木兹海峡。

如果从原油进口绝对值来看,中国依赖度最高,平均每天有 540 万桶原油要从霍尔木兹海峡运走。

尽管伊朗 90% 的原油卖给了中国,但实际上中国前十大原油进口国中并没有伊朗的影子,大卖家是沙特、阿曼、阿联酋、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占比约 45%。恨就恨在,这六个海湾国家想出口原油,必须经过霍尔木兹海峡。

美国的突然关心,当然不是真心的。美国的能源或许可以独立,但不得不面对更棘手的问题:日用品的输入性通胀。

一提到石油或许会想到成品汽油,然而它仅仅是石油产业链极小的部分。目前石油产品多达约 800 多种,主要分为六大类:燃料、润滑剂、石油沥青、石油蜡、石油焦、溶剂和化工原料。

石油产业图

值得一提的是化工原料,包括乙烯、丙烯、丁二烯、甲苯等,再变成涤纶、聚乙烯、聚苯乙烯、腈纶等合成为各类塑料、纤维、橡胶,用于家居、电子、医药、服装、家电、建筑等涵盖日常方方面面的工业制品。

这就是为什么原油被称为 " 工业的血液 ",一旦涨价或短缺,将对中国工业体系造成巨大干扰,此外,我们目前的石油战略储备仅可支持 96 天,远小于日本。

这时有人可能会问:石油短缺是否将倒逼中国摆脱石油依赖,从而推进碳达峰,为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海外提供好契机?

事实上,伊朗是多个关键原材料的全球核心供应国,中国新能源产业反倒更依赖拥有霍尔木兹海峡的伊朗。

中国对霍尔木兹海峡的依赖度

例如,伊朗甲醇占全球产量 18%,中国 30% 的甲醇进口依赖伊朗,据说一些中国光伏玻璃厂已经因甲醇涨价暂停接单了。

另外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进口产品:天青石。

天青石内含锶矿,中国 60% 的高品位锶矿(品位 85% 以上)依赖从伊朗进口。锶矿用于永磁材料的生产,是电视 CRT 显像管、高透光玻璃、手机液晶屏、硬盘驱动器磁头、新能源车电机、锂电池固态电解质的核心材料。

今年 4 月,伊朗阿巴斯港大爆炸,锶价迅速暴涨 185%,若因海峡封锁断供,锶价预计翻倍,届时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的制造成本将进一步攀升。

" 原油出口尽可能避开霍尔木兹海峡 "

伊朗动辄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危险,引起全球的警惕和未雨绸缪。

海峡一旦封锁,中东第一大原油出口国沙特首当其冲。因此 2019 年美国恢复对伊朗制裁后,沙特油长法利赫就表示:

两年内将东西走向的管道运能提升 40%,原油出口尽可能避开霍尔木兹海峡。

而这条东西原油管道由沙特阿美运营,正常运力为 500 万桶 / 日,将位于国家中心的阿布盖克与红海沿岸的延布出口终端连接。

阿联酋也有一条从油田到阿曼湾霍尔木兹海峡南部富查伊拉港的管道,每天运输 150 万桶。值得一提的是,富查伊拉位于海峡出口处之外,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石油储存设施,可储存 4200 万桶原油。

还有就是阿曼湾的贾斯克石油终端。伊朗可通过戈雷 - 贾斯克管道从该终端每天出口 30 至 50 万桶的原油。

不过,这三条通道加起来只有 700 万桶 / 日的运输量,和霍尔木兹海峡相比,还有 1000 万桶的缺口。

当然,陆路也有方案。如土耳其的 " 中部走廊 " 是一条连接中国与欧洲的运输路线,途经中亚、里海、高加索地区和土耳其,是关键的替代通道。

就在上周,斥资 400 亿美元的中伊铁路也开通了。伊朗首都德黑兰西南部的阿普林陆港迎来了第一辆从中国驶来、满载光伏产品的火车,时长不到 15 天,是海运的一半,可以解决部分石油及衍生品的运力。

中伊铁路

事实上,日韩等国也是一直分散风险,如韩国在今年 4 月从中东进口原油占比已降至 63.5%,而从美洲的进口量增至 27.2%,并和美国达成协议,准备扩大原油进口来平衡贸易赤字;日本则扩大从澳大利亚、俄罗斯的 LNG 进口,并推动核电重启。

去 " 霍尔木兹化 " 似乎正在全球上演。

" 这是一个谈判筹码,一旦用了就没了 "

一位资深油轮公司的退休高管谈及霍尔木兹海峡:

这是一个谈判筹码。一旦用了就没了。

一旦封锁,伊朗基本上将和所有利益相关国树敌,战略上立马被动。而只要不封锁,双方都能进行极限拉扯。

正如《教父》中老教父柯里昂说:" 最好的威胁是不采取行动,一旦采取行动却没收到效果,人们就不再怕威胁了。"

从中得出的道理是,要么心平静气地和谈,要么就干。威胁既提醒了别人,又没有给自己留退路。

诺贝尔经济学家托马斯 · 谢林讲过一个经典的博弈案例:

你和一个人面对面同时正向高速飙车,如果你转向躲开,可以不被撞死,但会被嘲笑为胆小鬼,丢了面子;如果你不转向,对方也不转向,你们俩都被撞死。

但如果你敢于把自己的方向盘直接丢了,并告诉对方绝不可能转向,那么另一方肯定选择躲开。

伊朗相信自己就是那个把方向盘丢掉的人,置死地而后生,以扰乱全球经济为威胁,和西方玩着恐怖的平衡。但问题是,自己开的是老头乐,结果发现对面是一辆军用防爆车,对方选择转向只是怕掉漆罢了。

唯一翻盘的可能性是,让对方觉得你开的真不是一辆老头乐。

本篇作者 | 徐涛 |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遇见小面闯关港股:单店日均销售额下滑,屡因食品安全被点名

    遇见小面闯关港股:单店日均销售额下滑,屡因食品安全被点名
    记者|赵阳戈 一家“接地气”的公司将要亮相联交所。近日,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遇见小面)披露招股说明书,拟登陆联交所,招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来源:联交所遇见小面成立已11年,开店增至380家,2024年卖出了11亿元的营业额。盈利方面,虽说在2022年因疫情录得亏损,但2023年实现扭亏,2024年有逾6000万元的净利润。 据了解,遇见小面还将继续扩张,2025年、2026年及2027年,计划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及海外分別新开设约...
  • “免签圈”扩容,旅游平台:今年以来巴西等国入境游订单显著增加

    “免签圈”扩容,旅游平台:今年以来巴西等国入境游订单显著增加
    据新华社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林剑5月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6月1日起至2026年5月31日,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上述5国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免签圈”扩容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入境旅游的利好发展。当天,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平台上入境游订单量比去年增长接近翻倍。新增的五国入境游潜力巨大,今年以来阿根廷入境游...
  • 长城基金梁福睿:解码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

    长城基金梁福睿:解码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尤其是创新药领域迎来一波强劲复苏,但在近期市场调整中也出现了波动。不过,创新药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依然显著。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认为,类似于DeepSeek,未来市场会更加认知到中国创新药从追赶到超越的实力。   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来临之际,基金经理...
  • 外交部: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方不同意台参加世卫大会的决定

    外交部: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方不同意台参加世卫大会的决定
    5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了解,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将于5月19日开幕,台湾地区方面迄今没有收到与会邀请。中国政府对此有何评论?林剑表示,在中国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即必须按照一个中国原则来处理,这也是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和世界卫生大会25.1号决议确认的根本原则。中国台湾地区在未经中央政府同意的前提下,没有任何根据理由或权利参加世卫大会。台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导致台湾地区参加世...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可能进入更频繁、更持久的 “供应冲击” 时期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可能进入更频繁、更持久的 “供应冲击” 时期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周四表示,美国可能进入供应冲击更频繁、通胀更不稳定的时期,这需要央行采取更透明的沟通方式。   鲍威尔在启动对央行货币政策框架五年一次的评估时发表了上述言论。   “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让公众更广泛地理解经济普遍面临的不确定性,” 鲍威尔在华盛顿的演讲中表示,并预测 “...
标签列表